close

什麼時候會發生日月食呢?


   這時候你可能會想:「月球每29.5天繞行地球一圈,應該都會運行到「太陽—地球」的中間,也會運行到「太陽—地球—月球」成一直線的時候,為什麼沒有每個月都看到日食跟月食呢?」。

    地球繞太陽公轉軌道面我們稱為黃道面,同時月球也繞地球公轉,月繞地公轉的軌道面與黃道面並不是平行的,而是有5度多的傾斜角,每當月球沿著其公轉軌道繞行地球一圈時,會在兩邊上下穿過黃道面各1次,這2個交點分別稱為升交點及降交點。

    每個農曆月初一(或稱朔)月球繞行至太陽與地球之間時,由於月繞地軌道跟黃道面傾斜的關係,月球的影子不見得會落在地球上(如下圖),因此不是每個朔都會出現日食現象,惟有剛好發生於升降交點附近時,月球的影子才會落在地球上而造成日食。

日食可以分為四類:
日全食:太陽光球完全被月亮遮住,原本明亮的太陽圓盤被黑色的月球陰影遮蓋。然而,也只有在日全食發生時才可能用肉眼觀測到模糊的日冕。日全食只在月球位於近地點時發生,此時月球的本影錐長度較月地之間距離長,本影錐才能掃到地球表面。由於太陽的實際體積比月球大很多,所以日全食通常只能在地球上一塊非常小的區域見到,因為月亮的本影對太陽來說只是一個小點。(在全食區之外,所見的食相是偏食)

日偏食:中國史書上稱「日有食之,不盡如勾」,造成日偏食的原因是因為觀測者落在月球的半影區中,觀測者會看見一部分的太陽被月球 的陰影遮蓋,但另一部分仍繼續發光。太陽和月球只有部分重合,依據兩者中心的視距離遠近(太陽被月球遮蓋的最大直徑)來衡量食的大小。通常日偏食是伴隨著 其他食相發生,如日全食。但某些日食只可能是日偏食(不伴隨其他食相),因為月球與地球的距離太遠,只有半影碰到地球表面。

日環食:當月球處於遠地點時,月球的本影錐不能到達地球;到達地球的是由本影錐延長出的偽本影錐。此時月球的視直徑略小於太陽。因此,這時太陽邊緣的光球仍可見,形成一環繞在月球陰影周圍的亮環。(在環食區之外,所見的食相是偏食)

全環食:全環食只發生在地球表面與月球本影尖端非常接近,或月球與地球表面的距離和月本影的長度很接近的情形下。由於地球為球體之 關係,而本影影錐接觸地球時為日全食(常為在食帶中間),在食帶兩端由於影錐未能接觸地球,致只能有偽本影到達地球之下,所看到的是日環食。所以,當全環 食發生時,隨著地月之間的相對運動,會先後出現環食→全食→環食。全環食發生機率甚少,最近的一次在200548日。

地球與太陽的距離約是地球與月球距離的四百倍,且太陽的直徑大小也約是月亮直徑大小的四百倍。在理論上,由於這兩個比例相當接近,我們由地球觀測太陽與月球時,兩者的大小應該大略相等,或著說他們的視直徑大約相等──差距應該侷限在0.5弧度左右。然而,由於月球及地球的公轉軌道都大約是橢圓形,造成我們觀測而得的月亮及太陽大小不固定。

21世紀記錄

1.    21世紀計會發生224次日食現象,其中有77次「日偏食」,72次「日環食」,68次「日全食」及7次「混合型日食」(日食過程中環食及全食交替出現)

2.    西元2009722日日全食後,下次日全食 將發生於西元2010712日,可見全食地區為南太平洋及南美洲南部陸地。

3.    臺灣上次日全食是出現在西元1941921日(北海岸-基隆-濱海公路北段及馬祖)。

4.    臺灣未來日全食將發生於西元2070411日(墾丁、蘭嶼)

5.    西元2012521日臺灣將可見到日環食現象,包括基隆、 臺北、桃園、新竹及苗栗等局部地區均在環食帶內。

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概述

  西元2009722日將發生日全食天文現象,沙羅週期編號第136號, 月球影子落在地面所造成的全食區開始於印度西部Khambhat海灣(00:53 UT),向東經尼泊爾、孟加拉、不丹、緬甸等國及橫跨中國中部後,向東南移經日本南方小島、馬歇爾(Marshall)和吉爾伯特(Gilbert 等群島,最後終止於太平洋中部(04:18 UT)。

  本次日全食剛好發生於月球繞地球公轉軌道近地點後約4個多小時,因此時月球 離地球稍近,所以月面看起來會比較大(該時月面視直徑比日面大了將近5.80%),落在地球表面的月球本影也因距離稍近,造成這次日食比較寬廣的全食區, 最大全食區直徑涵蓋達258公里。全食區移動所經過的全食帶全長有15200公里,總計掃過約0.71%的地球表面,在這些區域內均可見到時間長短不一的 日全食現象,全食帶中心線附近則約可見3~6分多鐘較長的全食過程,其中硫磺島東方附近海面(24°13'N 144°07'E)於02:35:19 UT前後,將可見到歷程6分鐘39秒本世紀最長的日全食。至於臺灣及東亞諸國、太平洋西南側諸島國及夏威夷等,雖不在全食帶上,但亦可見到不同程度的偏食現象。

   

日本網站也可以看到,很美!LIVE! UNIVERSE, Japan Webcast (JAPAN)

 

參考資料:維基百科http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7%A5%E5%85%A8%E9%A3%9F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台北天文館 http://ppt.cc/Hjff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中央氣像天文台 http://www.cwb.gov.tw/V6/astronomy/picture/phenomenon/20090722tse.htm


 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freenation 的頭像
freenation

體驗

freenati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