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劉威麟 出處:Web Only 2009/06
這周在USA Today看到在美國有一本新書推出,我買了還沒入手,但看報導已經覺得很棒。這本書叫《The New Global Student》,講的是一對美國父母如何移民到劣勢國家墨西哥,堅持不考任何一個「標準化考試」(在美國是SAT/ACT),他們的女兒卻還是上了大 學,開始工作。
亞洲這邊不知道哪一家出版社有去談了,說不定都還沒談,或許大家不認同這概念,但我覺得,這本書早就該寫出來了!我們有聽過醫療旅遊,到其他國家治療;有聽過打工遊學,到其他國家去工作付旅費,但有一件事更實際──
為了降低學費、生活費,全家移到其他地方去生活!
為了加薪,而接受公司派遣,到一個蠻荒的地方去當高階主管!
有許多人是這樣的。但一般而言,卻不被認可為解決之道,因為大人活得好,但孩子呢?
最大的問題是在,每個國家都有他們自己的教育系統,小學你可以亂上雙語、三語、十語、一百語的小學都沒關係,中學也還勉強可以亂上,到了高中,馬上就有「上大學」的壓力,萬一孩子「回不去」正常的系統怎麼辦?這是所有移民到異地的父母,最大的噩夢!
但,這本書卻指出,誰說孩子一定要接受「標準化考試」?
他們到了海外,擁有雙語、雙文化,就可以進入大學、在社會上找到比別人還好的工作、有著比別人還好的發展!
真的嗎?
此書作者Maya與Tom,早期毅然決然的賣掉他們在美國Oregon州的住宅,帶著四個女兒,舉家遷往墨西哥!他們應該是在當地有工作機會,另外
也為了省錢,因為當時掐指一算,住在墨西哥每個月可省3000美元(10萬台幣)的開銷,這開銷若集個三年,便可當作小孩的大學研究所基金了。現在,時間
過去了,他們終於可以寫一本書,當他們的「成果報告」。
這本書的重點在講,這對父母到底怎麼利用現在全球的系統、線上學習、學生交換、再加上企業的需求,創造出四個完美的「全球的學生」(Global Student)。
他們的方式是,盡量鼓勵孩子們轉學,看看不一樣的國家的不一樣的學校。注意,他們沒錢,所以女兒都在公立學校上課,頻換國家、頻換學校,也沒有多大影響。
他們的四位女兒總共換過了10間公立高中,才進入大學就讀,而每當學校那邊有「跨國學生交換」的機會,父母一定要求子女努力爭取。另外,也鼓勵他們的女兒
多多到線上修課,他們說,在高中的時候,他們的女兒就已經在線上修了大學的課,這些課的成績是比標準考試更好的成績單。
而他們的四位女兒,目前狀況如下:
他們的大女兒在離開美國沒多久就從大學畢業,接著在中美洲做了幾任的工讀工作。
二女兒曾在6家大學修課,六家大學分佈在四個國家、以三種語言授課。她也曾有三種工作,一個是在墨西哥的某大使館、當地的MTV電視台分部、以及一間西班牙語的廣告公司。現在她已經搬到阿根廷去住,並在線上幫一間美國的公司做虛擬的工作。
三女兒則是繼續她父母愛旅遊的天性,她在19歲就畢業了,就加入Norwegian Cruise Lines豪華郵輪當上面的活動策畫人員。
四女兒目前在紐約州的一間私立學校就讀大學四年級,暑假則來到南美洲一間研究機構做工讀的工作。
表面來看,四個女兒好像也沒有多大的「成就」,不是什麼華爾街,不是什麼國際科技大廠,也沒有Ph.D、MBA像耳環舌環一樣東吊西掛,但這本書的
重點是──四個女兒,從來沒有考過SAT或這些考試,而她們現在真的還活得「不錯」,都有甚至高於大學學生的工作,而且每一個都已經達到完全的財務獨立,
不需父母操心!
如果說這是一場「Global
Student」的「實驗」,那這場實驗的樣本數實在也夠多了,所以這對父母才能寫這麼一本書,宣布他們的成功。他們也真的對傳統的學校(我猜想是各國的
學校都是這樣)「宣戰」,他說,學校不會負責你要怎麼面對變化很大的全球環境,那是父母的責任。他說的一句話很棒:「我們(父母)絕不能以為這種能力會自動的魔術般的發生在一個12年來通通都在為小朋友準備一個標準化考試(聯考)上!」(We can’t assume this will happen magically after 12 years of class attendance and standardized tests! )
這個故事,拿來對照現今的環境,很有意思──
在動盪不安的「全球化」年代,有一個很大的「縫隙」,那就是,這些游走於各國的人。你看,如果你的心理可以撐得住,其實爭取派駐在其他國家,可以領別人雙倍的薪水,升到比別人還大的職位(有些高階經理人靠外調再內調來快速升遷),還可以順便旅行等等。
不過,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承受這樣的工作方式,最大的問題在於「家庭」。許多經營者要選將外派,第一個考量條件就是必須「未婚」,最好是連個正式女
朋友都沒有的。因為,通常有了家庭後,最大的掛心就是子女,也有許許多多家庭爸爸、家庭媽媽,一但成家後,從此就住在原地不動,尤其是當孩子一讀小學一年
級後,幾乎就在原地「生根」了。父母擔心,如果不待在原處,他們的子女無法打贏班上其他同學,連班上其他同學都比不過,更何況是其他學校的同齡學童?所
以,肯定就無法考通過那「標準化考試」!
這本書是在說,這個擔心是有機會被「移除」的。這本書打破一個觀念,告訴我們,連子女也都可以透過「四處遷移」來增加競爭力,作者將這樣的學生亦稱為「Bold Schooler」(我就翻為「巨膽求學者」)。只要有競爭力,雖然考不過標準化考試,但依然有許多「後門」可走,只要有實力,真正太有實力,有機會進入大學教授的實驗室,機會比那些從大門考試進來的還大。最重要的是,人家拿來準備考試的12年時光,孩子多了很多其他武器。
十二年,其實是很長的時間,沒人能保證十二年後會發生什麼事,是不是哪個國家或地區,還有今天領先的優勢?但有一個機會,從古以來永遠都是對的──
那就是,大部份的人都是安定的,只有少數的人願四處遷移,在古時,這些周遊列國者,有機會變成某國家皇上座上賓;在現代,這些周遊列國者成為炙手可熱的專
業經理人。這本書告訴了我們一個有趣的新機會。
文章有句話我覺得最棒,就是當記者問這對父母,他們教孩子什麼?他們第一個講到的就是「建立一個完備的……伸展度」(Develop a full-tilt flexibility)。所以他們大膽的將所有東西都賣掉,開始一段「頭也不回」的旅行!
「伸展度」的確是最重要的一個特質。父母沒有伸展度,孩子也不會有;現在,這本書告訴我們,只要父母有一點點的伸展度,足夠支撐我們,在胸口有了這麼一股勇氣或傻勁,勇敢的接下一個異國的新聘書、新機會,「衝出去」,那,孩子竟不會是父母發展事業的「受害者」,反而有機會是在十年後得益最多者!
(本文作者劉威麟,美國史丹佛電機、管理雙碩士。其部落格網址:http://mr6.cc/)